全球暖化威脅農業 糧食危機迫眉睫 亞洲首當其衝
東森 更新日期:2007/11/26 16:44 國際中心/編譯

國際性科學研究組織近日相繼警告,氣候變遷正在威脅全球的農業系統,破壞全球糧食供應體系,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只剩下57天創新低,可能造成更大的飢荒危機。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與1962年歷史最高水準81天相比,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僅存57天,減少了30%。庫存減少的同時,消耗量卻增加,二次大戰結束後45年,全球糧食消耗量從每天230萬噸增加到560萬噸。

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指出,一場糧食危機正迫在眉睫。甚至有人認為,全球糧食儲備量降新低顯示這場危機已經開始。這次糧食危機原因除了氣候變遷外,還包括灌溉水源缺乏,以及在替代能源呼聲高漲下,糧食作物轉作燃料,如玉米轉作為提煉乙醇汽油等。

國際半乾燥熱帶地區農作物研究中心上周四(22日)提出警告,南亞和非洲將是受這波危機打擊最重的地方,因為數十億人賴以維生的稻米,是最容易因全球暖化受害的農作物,屆時,全球農業將從現行的提高糧食輸出量,轉為以恢復生產力為優先,以應付日益暖化的氣候帶來的衝擊。

該中心研究副主任基亭吉說,稻米是全球最多人吃的農作物,「我們有機會改種其他更能適應高溫氣候的作物,例如高梁和小米,但是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根據該中心的評估,全球約有10億最窮人口將首當其衝,其中印度佔了26%,中國約16%,其他亞洲國家和薩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共佔18%。

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拿下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共同主席派里也指出,「氣候改變將減少全球糧食的整體生產潛力,並讓飢荒惡化」,目前在那些已經在稻米栽種高溫極限環境下的地區,以及乾旱地區,面臨這種氣候變遷的挑戰最大。」

派里指出,目前研究人員必須投注心力於「抗旱」作物,開發出耐熱的改良品種來因應氣候變遷的問題。

另外,新經濟基金會日前提出的一份報告也有類似警告,呼籲工業國家「率先且最快速的」行動減少廢氣排放量,並投入技術轉移,協助亞洲開發中國家應付全球暖化效應,否則將讓亞洲這些地區數十年來的發展倒退。

根據中國政府的氣候變遷報告評估,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本世紀後半期,農業生產力將減少5%到10%,小麥,稻米和玉米產量將因此減少達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