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糧價上漲與破壞環境 生質燃料風潮冷卻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8/04/02 00:20 陳昶佑

(法新社雅加達十一日電) 生質燃料一度曾經是對抗氣候暖化的希望,卻因為對於重要作物的高需求,引發開墾土地的熱潮,更推升糧食價格,讓生質燃料快速失去吸引力。

生質燃料利用玉米、糖、大豆與油棕等糧食作物製成,燃燒起來較礦石燃料乾淨,但專家指出,高需求已對全球經濟造成連帶影響,對於環境的影響還可能弊多於利。

在雅加達,食用油價格年初再度上漲,來到每公升一萬兩千盧比(台幣近四十元),大漲七成。

全球許多國家的食用油都來自棕櫚油,而近年來,主要因為歐洲對於生質柴油的需求,推升價格上漲而創下新高。

對於棕櫚油的需求也是印尼大舉開墾土地的主要原因。

棕櫚油作物在蘇門答臘與婆羅洲的島嶼上向森林與高度敏感的泥炭地擴散,讓印尼因此成為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泥炭地外型似沼澤,堆積大量半腐化植物,深度可達七公尺,一旦開墾並且排乾水分,將釋放大量的碳。

二月刊登在「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利用種植在熱帶低地森林開墾地的棕櫚油製造生質柴油,需要花八十六年左右才能償還因為開墾土地而產生的「碳債」。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者希爾說:「確實,開墾泥炭地造成的碳債,遠比我們認為的任何生態體系還要龐大。」

但印尼似乎已決定欠下這筆債。根據國際森林研究中心統計,印尼兩千兩百五十萬公頃的泥炭地最少已開墾一千萬公頃,且開墾似乎沒有減緩跡象。

美國喬治城大學環境法專家塞欽格說,將作物變成生質燃料,也會產生跨越國界的環境與社會影響。

塞欽格說:「一旦某些國家的農田轉種生質燃料作物,價格就會上漲,其他國家的農夫會生產更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藉由擴充至森林與草原來增產。」

例如在美國,政府補助製作玉米酒精讓全球玉米價格上漲至數十年來不曾見過的程度,去年更造成種植玉米的農田成長一成五。

另一位研究作者法吉昂說,用來種植大豆等作物的土地減少,導致全球價格上漲,讓巴西的農民開始開墾更多亞馬遜森林的林地,因此也增加了碳排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