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京都協議」提前開打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9/09/25 17:18" 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15次締約國大會(COP15)將於12月7日到18日於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舉行,距離現在只有70天,但至今各國意見分歧,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 )為了凝聚共識,提前於21日起在紐約舉行聯合國氣候高峰會(Summit on Climate Change)。

潘基文在開幕致詞時請各國領袖形成共識,在哥本哈根大會閉幕時能順利擬定新的氣候協議。他同時也說了重話,「如果不能在哥本哈根獲得共識協議,將在道德上不可原諒。也是經濟短視、政治上不智的行為。」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目標只訂到2012年,哥本哈根會議重點是要訂出2020年的中期目標、2050年的長期目標。如果新協議順利完成,全球經濟模式將有重大改變。

之所以說各國對後京都協議沒有共識,主要是工業國認為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排放量大,應共同承擔減量工作。過去美國不願簽署公約,就是認為減量責任不應只由工業國承擔。

但開發中國家則認為如今氣候之所以暖化,是工業國過去200年種下的禍害,基於公平正義,工業國理應負起較大減量責任。因此哥本哈根會議是否能順利完成後京都的新協議,中國、美國的態度是關鍵。

胡錦濤重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演講中搶先宣佈中國立場,他指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各方加強合作的基礎。在應對氣候變遷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階段與基本需求」。

胡錦濤強調,發展中國家歷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缺少資金及技術。而且現階段開發中國家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消除貧窮,國際社會應重視發展中國家需求。胡的這番話無疑是先下馬威,正式向工業國喊話。

但胡錦濤也提出四項減量原則(只是原則),包括:一、爭取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顯著下降。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到15%左右。三、大力增加森林碳滙,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四、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同一天,美國總統歐巴馬並未提出較明確的減量目標,但強調,「發展中國家也要採取行動」。胡錦濤的表態對後京都協議、美國態度會產生何種影響,有待觀察。

日本提出新目標

日本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提出新的排放目標,他指出,日本在2020年前將比1990年削減25%溫室氣體排放量,並承諾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節能技術與資金。這項承諾比之前自民黨提出的減量9%目標還大。

去年在波蘭舉行的第14次締約國大會(COP14),通過未來將成立「氣候調適基金」,以協助發展中國家推動動減量。但資金從何來、多少才夠,則尚無共識。日本承諾提供資金與技術,對後續調適基金談判的影響如何有待觀察。

潘基文對胡錦濤、鳩山由紀夫的發言都表示肯定。

本世紀控制增溫2度內夠嗎?

2007年IPCC(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提出,過去百年全球增溫0.74度 (正負0.18),未來百年將將持續上升,如果公約順利推動,世紀末可能增1.7到4.4度(平均2.8度)。IPCC建議本世紀增溫應控制在2度以內。

如果要達成增溫少於2度的目標,工業國需在2050年前減量一半(以1990為基準年),發展中國家要比「一卻如常」再減15%到30%。但如要給發展中國家多點餘裕,不必減那麼多,則工業國在中期(2020年)應減量25%到40%。長期(2050)年要減量85%到95%。

歐盟去年宣布中程減量計畫「20-20-20」,2020年減到1990水準再減20%、提升能源效率20%、再生能源比達到20%。

但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認為,增溫兩度所有小島都會消失,應盡量控制在1.5度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