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景觀綠化 農委會推原生種取代外來種
中央廣播電台 更新日期:2007/05/15 18:39 記者:陳林幸虹

台灣景觀綠化地被植物,多年來大量採用外來植物如馬櫻丹、非洲鳳仙花等植物,農委會指出,這類植物可能因野化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這些年種苗改良繁殖場投入開發和繁殖體系的研發,希望像是生態旅遊區、休閒農場、公共工程等地的綠化,能大量以原生種取代外來種。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指出,原生種土生土長在台灣這塊寶島,經過長時間的自然生長演化,已經適應環境、氣候,並長期和其他生物共同演化,形成共生共存的體系。另外原生種多具有耐旱、耐貧的特性,病蟲害少,減少肥料農藥的施用,維護也較簡單。

至於外來種植物,農委會也指出,常會帶來病蟲害,並和原生種競爭生存空間,像是小花蔓澤蘭、香澤蘭等植物,至於馬櫻丹、非洲鳳仙花雖有美化功能,但可能因為野化而影響生態環境,導致花費更高的維持成本,所以才會力推台灣景觀綠化,應以原生種植物為主。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員羅英妃說:『有很多都是原生植物,都可以運用於庭園,公共工程,休閒農場等,我們就可以用,所以有做一些繁殖。』

目前農委會已經蒐錄40多種活體原生地被植物,像是用於庭園的桔梗蘭、穗花木藍,以及濕地水岸美化的水豬母乳、半邊蓮,還有用於攀附牆面的金銀花和山葡萄等植物,未來將加強繁殖,並建立生態教育園區,讓台灣原生植物得以被廣泛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