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水生植物 打造「諾亞方舟」
時報資訊 更新日期:2007/06/12 09:32 記者:【何醒邦/北縣報導】

《聖經》裡的故事「諾亞方舟」提到,上帝命令諾亞打造一艘大船,將所有動物趕入船中,以避免洪水毀滅物種的危機。北縣萬里鄉也有個叫陳德鴻的人默默替溼地水生植物建造方舟,讓它們得以暫時安身立命。

這處看起來像是「植物倉庫」的六公頃山林地,正式名稱叫「荒野保護協會萬里庇護站」,裡頭有廿、卅個大小不一的水池,有些是蓄水池改造,有些是人工挖鑿,池裡盡是各式不知名的野草,配上混濁的池水,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一文不值。

陳德鴻 溼地保護者

但這些水池就像一艘艘諾亞方舟,專門「收容」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水生植物,讓它們躲避環境破壞所帶來的滅種危機。

陳德鴻說,小時候他喜歡跟著務農的父親,在萬里山區到處「拈花惹草」,對自然生態有一分親切感,但長大後才慢慢發現,「很多草都消失了。」

十多年前,朋友帶來一株野菱,栽種後,他深深被野菱開花時,漂浮於水的柔美姿態所吸引,因此一頭栽進溼地植物的研究,台灣各地的溼地,都曾留下他觀察紀錄的足跡。「越瞭解就越覺得珍貴,」豐富的知識讓他意識到了水生植物的危機,激發了他的「正義感」。

「人為開發、化學除草藥劑的濫用,以及外來物種的強佔,都是讓溼地消失的主要原因。」陳德鴻指出,台灣環境惡化的速度太快,導致溼地逐漸陸化,許多水生植物甚至在人們還未認識它之前就已滅絕,如果再不保護,溼地終將成了「失地」。

他也感嘆台灣多只保護顯著性的動植物,但其實水生植物與整體生態鏈息息相關,例如孔雀蛺蝶只吃大安水蓑衣,「假使消失了,後面生態都免談。」

「快要消失了!來不及了!」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也感受到他內心的焦慮。因此,陳德鴻認為只要保住植物棲地,就等於保住後續生態,他捲起袖口與褲管,與義工們踩著泥土、拿起鋤頭,利用萬里老家原本廢耕的梯田,展開搶救行動。有些是從蓋大樓的怪手前及時搶救下來的水草,有些是尋覓已久,才找到的珍稀水生植物,然後再放入一土一石挖鑿的「收容池」裡。

挖人工水池 收瀕絕植物

陳德鴻常自嘲他們是「淌渾水、和稀泥之輩」。目前台灣的水生植物約有三百多種,其中有一百種以上已經瀕臨絕種的,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他舉例,近年來因地震、泥沙淤積等因素,加上其他強勢水生植物的競爭,陽明山夢幻湖逐漸陸化,使台灣水韭處於「內憂外患」的滅種危機,去年初一度只剩下兩棵。

陳德鴻說,在學界意見紛歧下,始終提不出對策,於是志工採取徒手挖除強勢水草的方式,清出台灣水韭生長的空間,再加上適度引進陽光,同時也在萬里做境外復育,「一切都跟時間在賽跑。」不到半年,台灣水韭就從兩棵變成一萬棵,到現在的兩萬棵,且存活得很好。「幸好保住了!」他笑說。

吃老本付出也不後悔

陳德鴻的經濟並不寬裕,妻子還是罹病多年的「漸凍人」。他原本開設陶瓷工坊,資金進帳非難事,但多年來他不遺餘力地遊走各地尋找水生植物,不僅沒有穩定收入,加上醫藥費開銷,所費不貲。

「有人說我敗家、不務正業,錢不賺反而跑去割草,但如果我不做,別人也不會做。」他解釋這是一種價值取捨、選擇生活的方式,幸好家人很寬容,女兒很懂事,也會幫忙當義工。「吃老本囉!」他並不後悔走入這條路,而且還要繼續走下去,進而感動別人來做。

常有人問他下一步打算如何?陳德鴻說,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關站」,因為這代表這些植物已經回到原棲地,不再受到傷害,「它們『回家』時,我就能功成身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