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簽署10多年後,各國在對抗氣候變化"仍需更加努力"
路透社 更新日期:2006/11/01 17:54

路透赫爾辛基電---在世界各國領導人承諾扭轉「危險的」氣候變化逾10年後,若要為各國的努力打分數,成績單上可能寫著:「仍需更加努力」。
工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美國及其許多盟國在環保政策上的相互攻訐,以及本周出爐的一份報告宣稱,如果未能及時採取行動,世界經濟可能遭遇如同1930年代的大蕭條,這些都是令人難以樂觀的原因。
不過仍有部分人士認為,對使用石化燃料導致全球暖化日益引發關切,令人看到希望,尤其已有數十億美元投資於「乾淨煤炭」、風力和太陽能,以及呼籲大家關掉不必要的光源節能的運動。
**僅踏出了一小步**
「當然,我們必須更加努力,」芬蘭環境部長埃內斯塔姆(Jan-Erik Enestam)表示。芬蘭目前擔任歐盟輪值國主席。
「我們目前所做的努力只不過是一個微小的開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負責人德波爾(Yvo de Boer)表示。
盡管如此,他補充說:「我認為我們已有很棒的成就。」
聯合國1992年的氣候會議以及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為電廠、工廠和汽車減少污染排放設定目標。多數科學家認為上述所列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德波爾說有些國家目前已論及有必要在2050年前更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幅度達60-80%。

**進一步行動**
約190國政府11月6日至17日將在肯亞(肯尼亞)參加氣候變化年度會議,討論防止全球暖化的下一步行動問題。
京都議定書將在2012年期滿失效,聯合國表示迫切需要加緊擬定之後的全球性協議。不過,少有代表認為在奈洛比(內羅畢)的會議會出現任何重大突破。
「世界各國在減緩全球暖化問題上做得並不好,」綠色和平組織氣候專家索亞(Steve Sawyer)表示。不過他表示,有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需要採取迫切行動。京都議定書規定35個工業國須在2008-2012年前將排放量削減至比1990年低5%。
「因為美國和澳洲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當然存在問題,」埃內斯塔姆表示。
美國和澳洲都是在2001年退出京都議定書。布希(布殊)總統稱京都議定書會減少美國就業機會,且其條款錯誤地將開發中國家排除在外。(完)
--翻譯 王燕昆;審校 劉瑞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