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氣候危機 經濟利益擺中間
中時 更新日期:"2009/12/11 02:36" 蔡鵑如/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蔡鵑如/綜合報導】

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正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美國《洛杉磯時報》日前指出,這次與會國家對氣候變化的起因和風險大致上都有共識,如今各方爭辯的重點其實並非環境科學問題,而是攸關經濟利益之事。

各國關切的是,限制碳排對重要產業及其工作機會,可能造成多大衝擊?氣候公約是否將改造全球經濟的遊戲規則?一扯到錢,各碳排大戶馬上選邊站。

對中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而言,進一步限制碳排可擴大發展綠產業,創造就業,開發並出口減碳技術。中國近年來投注大量資金開發低碳排能源科技,並躋身太陽能模組與風力發電機出口主力國,減碳是中國發環保財的契機。

美國、加拿大與印度的考量完全不同。他們在意的是,實施更嚴格的溫室廢氣排放標準,煤碳、石油和製造業得付出多少經濟與政治成本。

美國歐巴馬政府在經濟刺激方案中,編列超過八百億美元推廣綠色能源,但政府對抗氣候變遷,創造綠能就業機會的努力,在國會遭到阻力,因為議員得為選區內的煤碳、石油等業者負責。

「德勤全球」顧問公司(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的主管曼恩表示,談判無解的主因之一,是議題牽涉各國的競爭與相對優勢,峰會其實是討論節能減碳「該付出多少代價」的經濟辯論。

窮國希望先進國家提供金援,以支付轉換綠能源之用,也許由富國直接拿出幾兆美元,或提供技術轉移。但這可能導致美元大量流入中國,就政治上來看,絕非美國所樂見。

柯林頓總統時代首席氣候專家哈斯伯表示,歐巴馬政府願提供多少金援給發展中國家,將是協議達成與否的關鍵。但他質疑,歐巴馬能否說服各國,接受「金援的主要款項,將投入中國或印度」。

減碳目標不同,也可能阻礙共識。歐洲已朝減碳邁進,美國承諾溫和減少碳排,中國和印度同意減碳,但兩國碳排量可能不減反增。印度主張,富國才應提高減碳標準,但印度若退出協議,對該國起飛中的綠能產業將是重大打擊,讓印度立場相當尷尬。

不過曼恩強調,峰會若能達成共識,全球企業的投資決策將產生變革,各國也會重新考量其競爭優勢,全新的風險與機會架構,將於焉誕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o217 的頭像
    two217

    全球暖化勢不可擋 人類自食惡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