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質燃料做環保 引發供糧吃緊
民視 更新日期:2007/11/03 17:09

物價漲不停,攸關民生的國際糧食價格上揚,面臨三十年來最大的漲幅,帶動這波漲勢的原因之一,是工業國家紛紛鼓勵農民種植玉米、作為環保的生質燃料,導致供糧吃緊。但所謂這種綠色黃金,真的能夠對抗全球暖化嗎?到底什麼又是生質燃料?今天的專題報導、帶您一起來了解。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讓全球暖化議題熱到最高點,也讓號稱能抗暖化的生質燃料,成為搶手貨。所謂生質燃料,是指從有機生物萃取製成的可再生燃料,最常被利用的作物,在美國有大豆、玉米,歐洲是菜籽油,在巴西則是甘蔗,以運輸工具使用的生質燃料為例,有九成都是使用玉米和甘蔗提煉的乙醇,也就是俗稱的酒精。原本科學家的構想,是以生質燃料取代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暖化速度,不過已經有研究發現,乙醇的產能並未如預期高,加上生產過程不環保,最後製造的二氧化碳,很可能跟燃燒汽油相去不遠。乙醇燃料另一個爭議,是它將這些原本作為糧食的作物、轉為提煉成燃料,如此將造成第三世界糧食吃緊、價格飆漲。二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雨林,大量被開發成農田,也讓生質燃料的美意大打折扣。號稱世界之肺的亞馬遜雨林,近來被大量開墾,面積已經縮減百分之二十,相當約二十三個台灣的大小。每年因為焚毀雨林製造的二氧化碳,更達到兩億噸。而這些新闢的甘蔗田,半數以上都不是用來生產蔗糖,而是被提煉成乙醇。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推廣乙醇作為生質燃料呢?以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為例,作為全球第三大乙醇生產國,美國因為供不應求,仍須從巴西進口。今年初,布希總統在國情咨文演說中,推動二零一七年、增加替代燃料產量至目前的七倍。表面上是希望減少美國對石油的依賴,但背後卻承受汽車遊說團體不少壓力,因為新能源法對傳統汽車的耗油門檻提高,車廠只好轉而投入乙醇車的生產,但車輛數的成長卻沒有相對獲得抑制,加上美國對乙醇優惠的補貼政策,等於變相鼓勵民眾消耗更多能源。因此到頭來,減少能源的消耗,才是對抗全球暖化的關鍵。盡管如此,生質燃料的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相較於乙醇,以有機廢棄物製造的生質柴油和纖維素乙醇,若能改善製程、在環保上便不至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