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鯨肉魚翅 與保育嚴重衝突
民視 更新日期:2008/01/22 16:59
捕鯨,是有幾百年歷史的人類漁業活動,由於19、20世紀的大量捕殺,11種巨型鯨類中,目前有7種、瀕臨滅絕。
1986年,國際捕鯨協會頒佈禁令,停止商業捕鯨行為,但日本漁船以科學研究名義,每年照常出動遠洋漁船,獵殺上千條巨鯨,日本的鯨肉美食文化,也日益精進。
二次大戰後,戰敗的日本,物資缺乏,鯨肉成為四面環海的日本,民眾營養的方便來源,這是日本吃鯨習俗的由來。
時至今日,日本躍升經濟大國,衣食無缺,鯨肉解決糧食需求的時代背景,早已消失,但日本政府從政策面,堅持延續捕鯨活動,並主導推廣鯨肉美食文化:鯨生魚片、鯨肉沾醬、鯨肉漢堡。
在沿海的和歌山縣、小學營養午餐裡,經常可見這一道料理、炸鯨肉,而和歌山漁民不只捕鯨,也捕海豚。
歐美保育人士和好萊塢影星,2007年11月在捕殺海豚最盛的太地,上演火爆衝突,美國電視女星目睹海豚血染大海,幾度落淚的畫面,又把鯨豚捕殺的爭議,推上了新聞版面。
無視國際禁令,繼續捕鯨的,還有挪威與冰島,但保育人士追蹤鯨肉流向,發現挪威人與冰島人不吃鯨肉,捕撈多數供應出口,結果還是賣給了日本。
面對保育界的質疑,日本當局解釋,主要是希望維繫鯨肉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同時日本政府也反駁,聲稱鯨類數量在限捕多年後,已經脫離瀕危狀態。
需求,導致殺戮,是保育團體把箭頭對準日本的原因,日本官方執意保存吃鯨習俗,勢必不斷刺激漁民的捕撈動機。
海洋資源保育的不易,部份在於評估工作的高度困難,科學家對於何謂正常的族群大小,沒有定論,各方估計現有鯨類數量,又各執一詞,國際組織難以約束國家行為的現實下,捕鯨爭議,還是只能在汪洋大海上,用肢體抗衡。(民視新聞查修傑綜合報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