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釣鱒業引外來種 破壞當地生態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9/05/27 15:57" 鄭佳宜編譯,莫聞審校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遊客湧進阿根廷南方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高原,在清澈的冰河湖泊和溪流中享受釣魚樂;但是他們所釣的鱒魚或鮭魚都不是原生種,而這些外來魚種已對當地生物多樣性造成莫大威脅。
釣魚業者在20世紀初將鮭魚和鱒魚引入阿根廷南方數省,這些魚種迅速適應當地環境並繁衍生殖。博物館長、身兼阿根廷野生生物保育基金會(Wildlife Foundation)會員的自然學家博度納地(Claudio Bertonatti表示:「儘管我們多次勸阻,業者仍持續將外來鱒魚釋入巴塔哥尼亞的湖泊和河流中;根據最新鳥類調查結果看來,某些水生物消失的情況已是慘不忍睹。」
鱒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100種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種之一,一旦適應新環境,鱒魚便會取代當地原生種。然而,阿根廷南方數省卻在釣魚季節和釣魚限制中保護鱒魚,以避免旅遊業受到波及。這顯然和阿根廷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原則背道而馳。
阿根廷聯邦政府無法介入各省對自然資源的保育工作,不過一位官員私下阿表示,「鱒魚和鮭魚並非自然資源」,各省政府不應該以瀕危物種的標準立法限定捕釣規範。他表示,那些看似保育性的規範,實際上違反了各州必須對抗外來物種的法律精神;至於為省府增加收入的外來物種應該受到保護的說法,更是不攻自破,因為那明顯違反阿根廷國法內具有的生物多樣性公約。
儘管如此,破壞仍舊持續。
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的主題就是外來種。外來入侵種在引入新環境後,會改變當地生態系統、和原生物種競爭資源、並將病菌傳入該區。根據聯合國統計,17世紀以來,外來入侵種已導致40%物種滅絕;對農地、林地和海洋環境的破壞,外來入侵種也會加劇開發中國家的貧窮問題。
外來鱒魚已使得巴塔哥尼亞蝌蚪、青蛙、甲殼動物和魚種的數量下降,也影響水鳥生存,例如阿根廷鸊鷉(Podiceps gallardoi)已列為瀕危物種,因為鱒魚會吃掉蛋和幼鳥,而旅客帶來的垃圾污染也會吸引阿根廷鸊鷉的另一個天敵--海鷗(kelp gull)。
博度納地表示,南美洲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並非肇始於單一原因,但在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外來入侵物種恐怕會是最致命的打擊。
- May 27 Wed 2009 21:12
阿根廷釣鱒業引外來種 破壞當地生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