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聰明用科技 讓「能源危機」變笑話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8/07/22 18:36" 本報2008年7月22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苓云報導
顧安德:台灣風發潛力世界第一 但最初仍需政府支持
中印等發展中大國擴張的需求,加上石油即將枯竭的預期心理,使油價連連飆升,「能源危機」被視為本世紀最嚴重的挑戰之一;然而,地球其實沒有所謂「能源危機」!從事環境科技已有13年經驗的德國經濟辦事處代理處長顧安德指出,錯誤的技術發展才是癥結所在。德國發展再生能源卓然有成,如何將能源危機化為經濟轉機?顧安德分享的政府治理經驗,值得台灣學習。
再生能源 未來經濟的轉機
日前在一場台灣科教館「暖化Hot到家」論壇的演說中,顧安德引述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顧問史登(Nicholas Stern)的《史登報告書》作為開場,指出人類忽視氣候變遷的後果:若全球政府不採取任何行動,則20年後全球經濟將因此衰退5~20%;若現在開始,每個政府每年花1%GDP推動再生能源,情況就能有所改善。
顧安德分享德國政府的方案之一是:「從油價與電價中開徵環保稅,做為國家發展再生能源的預算」。德國人30%的電費是用來補助再生能源;1990年通過「再生能源法」,鼓勵、輔導發展新能源。依再生能源類別訂出的補助年數與金額,由政府長期(20~30年)向民間購電,以投資環保基金的概念增強家戶改採再生能源與有效利用能源的動機,並在學校、醫院等公機關嘗試應用新能源。
其中,以太陽能光電獲得最多補助。據評估,2012年德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將達800百萬瓦(MW),而台灣僅31百萬瓦(MW),兩者發展程度的落差可見一斑。不過,顧安德說,台灣光電公司的規模其實不小,卻有80%的產品是賣到德國;雖有部分意見認為台灣多雨的氣候不利發展太陽能光電,但德國的陽光比台灣更少,因此,政府治理的效能才是發展與否的關鍵。
根據顧安德介紹,德國從1978年開始以法律規定最基本的節能建築標準,包括牆壁厚度的隔熱效果是否足夠;推動10萬張太陽能屋頂計劃;透過教育宣導節能政策的必要性與具體內容,並將環保稅的使用透明化。由於人民充分了解政策且能掌握稅捐使用狀況、甚至能從中投資獲益,故德國電費雖為台灣的三倍,認同政府決策的國人比例卻高達80%。
發展再生能源 提振德國經濟
2007年,德國能源結構中綠色能源已佔6.7%。能源政策的革新,不但幫德國省下87%的建築耗能,更提供比一般產業更多、將近30萬的就業機會;再生能源發展經驗與產能的出口,讓德國成為世界領先的風力、生質能與太陽能光電發展國,其能源政策亦為聯合國所借重。預估2014年風力發電將比傳統電力便宜,當規模經濟形成、技術成熟,未來再生能源的成本會逐漸下降,德國人民的投資就能開始回本;更重要的是,因為打造出良好投資環境,外資紛紛開始進駐,提振了國家經濟。
全新思維 環保是無污染的經濟發展
由此,顧安德表示:「環保應是無污染的經濟發展。」但台灣的CO2排放量卻比GDP成長率高,值得檢討。在顧安德眼中,台灣風力發電的潛力是世界第一,地熱與太陽能光電也大有可為,但最初仍需政府補助才能發展。
為了達成德國更具企圖心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需要全新的思維;目前,德國已有房子能提供比其所需還要多的能源,未來則希望每棟房子都是座小發電廠。顧安德建議,台灣政府也應以全新思維與長遠眼光,提出國家發展目標與具體做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