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復育珊瑚 讓帛琉聲名大噪 (魚固)魚向山頂游 方力行揭暖化真相
時報資訊 更新日期:2007/05/21 09:43 記者:【夏念慈/高縣報導】

「不要再將畫面定格在海洋珊瑚礁遭人為破壞的濫情上,幫幫忙,如何讓淺海野生珊瑚大量人工繁殖,才是挽救台灣海域珊瑚群生態的重要關鍵!」

廿多年前投入珊瑚復育並卓然有成的方力行教授,最近因指導帛琉政府成功的進行珊瑚復育,而成為國際囑目的人物。

大約三星期前,美國《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帛琉復育珊瑚成果已為全球典範。多數人並不知道,執行這項復育計畫的首席顧問,就是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方力行教授。

方力行是國際知名的海洋生態保護及溪魚生態研究學者,但自帛琉珊瑚復育躍上國際知名媒體版面後,他守護大地保育動物的作為,與英國珍古德博士保護黑猩猩一樣,國際聞名。

五十七歲的他,去年從公職退休前,全心致力於墾丁海底珊瑚復育及海洋生態保護,如今轉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他成功籌備經營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從各界一片看衰氛圍下,搏得滿堂采成績,表現受到肯定;但他調查國內溪流魚類生態及野生珊瑚礁群生態遭自然或人為破壞,也喚起各界焦點。

最近兩年,他守護大地生態的作為,從揭發問題的嚴重性轉變到提出具體可行辦法。

因為堅持不要再對野生珊瑚生態遭破壞濫情,他領導一批生態學者研發如何移植復育野生珊瑚技術,並為研發出的關鍵技術取得國家專利權,也將這項台灣之光在國際發光發熱。未來,他希望技術能如同目前養殖魚類般成熟,淺海野生移植珊瑚不再有面臨絕種的憂慮。

高雄縣楠梓仙溪魚群生態研究,花了他十四年的時間,四處找經費讓研究持續下去,如今終於有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他發現楠梓仙溪的(魚固)魚類,在禁止垂釣的保護區內,不僅有魚群數量減少現象,棲身地理高度也愈往上游,他認為這是全球暖化後,對本土魚群生態衝擊的最佳例證。

楠梓仙溪(魚固)魚因暖化求生存上游研究報告,月底將首度公諸於世,這也是國內呼應暖化議題的首篇環境學術研究報告,頗受各界注目。

他將再度扮演守護大地預警角色,這次他提醒的是,「地球暖化,讓台灣陸上溪魚群生態已經呈現改變,這是政府該加入關心全球暖化議題的時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