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氣候變遷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8/07/13 09:42"

-世紀危機專題報導系列之三(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十三日電)氣候變遷是目前各國最關注議題。以往地球冷化與暖化循環周期以數千年計算,現今由於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使大氣中充斥大量二氧化碳,全球均溫在過去一世紀遽增攝氏 0.6度,大多是過去30年增加的。這會造成冰川融解、暴風雨更烈、海平面升高、降雨模式改變等。

美國科學家卡爾(Thomas Karl)、崔伯斯(KevinTrenberth)2003年曾在《科學》期刊發表文章指出,工業排放是過去五十年來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因素,且遠遠超過自然本身的力量。

他們表示,人類對全球氣候最大影響在於製造溫室氣體,可能的影響包括更頻繁的熱浪、乾旱、大量降雨等,區域情況可能會發生高溫、植被改變、海平面上升。若持續增溫可能會造成冰河、冰原逐漸消融。溫室氣體若繼續排放下去,地球將會出現過去一萬年來最快速的氣候變遷,進而影響海洋循環、氣候型態。

氣候變遷議題備受各國關切,歷經五次會議,超過150個國家的談判,1992年5月聯合國總部終於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簡稱FCCC)。

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又稱里約地球高峰會議)中,有155國家簽署這項公約,1994年3月公約正式生效。

公約目的為「把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人為干擾的水平上。這一水平應當在足以使生態系統能夠自然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並使經濟發展能同步實現」。

因此,各締約國需凝聚共識,防止氣候變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在1992年12月 1日至11日在日本京都舉行,會中通過具法律效力的「京都議定書」,全文共28條及AB兩附件,明定減量時程與目標、管制六種溫室氣體、制定「共同執行」、「清潔發展機制」及「排放交易」三種彈性機制。

此外,聯合國環境署與世界氣象組織1998年成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Change, IPCC)。

氣候小組2007年發表第四份氣候變遷報告,由100多國、2500名科學家經過六年累積研究而成,這份報告堅信,全球暖化有九成機率是因人類活動造成,並首次證實南極與格陵蘭大量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為呼籲全球一起抗暖化,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與IPCC一起合作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這也使他們榮獲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氣候變遷確實已對地球造成影響!一名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科學家今年六月預測,北極今年九月有可能短暫出現無冰現,發生機率為百分之五十,若真的發生,船有可能從阿拉斯加直接開到北極。

這名科學家表示,幾年前預估2050年和2100年都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個人實在無法想像今年夏天就會發生這種現象。他也預測,2030年左右,北冰洋夏季有可能完全沒有冰。9707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